聯經出版
會員登入 / 註冊
購物車
  • 焦點動態
    • 最新消息
    • 最新出版
    • 暢銷排行榜
    • 出版目錄
    • 得獎好書
    • 購書特惠
    • 近期活動
  • 歷史‧人文
    • 人文思想
    • 中外史地
    • 學術著作
    • 自然科普
    • 臺灣研究
    • 思想雜誌
  • 文學‧小說
    • 文學
    • 小說
    • 聯合文學雜誌
  • 商業‧語言
    • 國際趨勢
    • 經濟其他
    • 行銷企管
    • 語言學習
    • 投資理財
  • 生活‧童書
    • 生活風格
    • 心靈成長
    • 藝術美學
    • 兒童文學
    • 繪本漫畫
    • 親子教養
  • 學術‧POD
    • 經典譯注
    • POD圖書目錄
    • 學術編委會
    • POD服務說明
  • 數位內容
    • 電子書分類
    • 合作平台
    • 音頻課程
    • 有聲書
    •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 聯經作家
    • 焦點作家
    • 作家總覽
  • 聯經書房
    • 關於書房
    • 書房新訊
    • 書房活動
    • 場地租借辦法
    • 上海書店
 
作者序
 

我們三、四年級的這一代已經可以含飴弄孫了,但是許多人的子女卻不肯結婚,不肯生孩子──因為年輕的一代看不到未來!我們這些戰後嬰兒潮的一代,跟著上一代茹苦含辛大半輩子,怎麼卻落得下一代反而看不到未來!這是我們自己造孽?還是政府無能?有沒有救藥?

表面上看起來台灣的失業率只有5.2%,雖然高於新加坡的2.1%和韓國的3.7%,接近日本的5.1%和澳洲的5.2%,卻還低於歐美的8%~10%。不過,台灣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薄弱到簡直似有若無,遠遠不能跟日本、澳洲、或歐美比較,這就使5.2%的失業率看起來很嚴重。不僅如此,物價一直漲而薪水不曾漲,非典型就業與無薪假愈來愈普遍,受薪階級的實質薪水與勞動條件一直在迅速地縮水,甚至連街友都開始年輕化。這樣的現況,難怪年輕人看不到未來!

景氣不好,但還是有成長,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劫貧濟富,又縱容財團壓榨受薪階層,所以日子愈來愈苦!

劫貧濟富、有權無責的政府
1999年到2009年間,台灣人的實質GDP成長了17.5%但薪資卻是4.3%的負成長。經濟成長的果實被誰偷走了?2008年的GDP中47%給了受雇者當薪資,5%繳稅,都遠較日、美、法、英、德等主要國家低;而企業盈餘卻吃掉了GDP的48%,遠較上述國家高。

企業盈餘一部份來自於租稅減免,而且偏厚對促進就業貢獻很小的高科技產業。2004年高科技產業實質有效稅率為5.8%,遠低於經營艱困的傳統產業的14.8%;而某家晶圓代工龍頭廠商在2005年盈餘934 億元,繳稅金額卻僅有2 億元(盈餘的0.2%)!2007年時,當過股王的聯發科稅率僅4.2%,最愛台的奇美僅5%,台積電也僅9.6%,而其他產業的營業稅則高達25%。賺錢較難的傳統企業反而要繳較高的稅賦,這不是在逼迫(或暗示、縱容)他們剝削員工的工時和薪水嗎?

劫貧濟富導致稅基流失,而政府也樂得以沒有財政能力為藉口,推卸政府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方面該承擔的責任。2012年台灣的稅率僅佔GDP的8.4%,遠低於新加坡的13.4%、香港的13.9%和韓國的25.6%,更遠遠低於北歐國家的43~49%,歐洲的40%~50%左右,以及美國的42%。稅率低,得到好處的不是該被扶助的人,而是富人──由於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並壓低各種資本利得稅,全國排名前40位的富豪中有15位全年所繳稅額不及總所得1%,甚至有8位免繳稅。

財源不足使得政府開始推卸該承擔的政府責任與服務,並帶頭將編制內員工改為退休福利薄弱的約聘僱人員,甚至再改為工作更加沒保障的非典型就業。2012年政府支出所佔GDP的比例為16%,低於新加坡的17%和香港的17.3%,更遠低於韓國的33%和日本的42%,更遠遠低於丹麥的58.4%、法國的56.2%,以及英國的51.2%和美國的42.2%。表面上以節省支出為藉口,實際上卻在規避政府應負起的責任,包括財富重分配、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等。

政府劫貧濟富,把錢挪給了企業主;繼而規避責任,任由勞工被迫休無薪假、失業而無社會保險,低薪而無社會福利,因此受薪階級為了溫飽而只好冒著過勞死的風險去加班,日子過不下去就燒炭自殺。

過去10年來所得最低的20%持續處於負儲蓄,用光儲序就借貸、當卡奴,或者自殺、過勞死。問題是,如果這種不公不義的制度再持續10~20年,願意過勞死或燒炭自殺的人都死光了,其他人會不會出來抗爭、流血衝突?

過去這個不公不義的制度之所以勉強可以維持,是因為光復以來的經濟高成長使得許多人有儲蓄,而且傳統社會的親族關係與宗教團體的救濟體系還能發揮社會救助的功能。但是,少子化將會使台灣的人均所得持續下降,隨時可能降臨的能源危機更有可能會將台灣經濟捲進長達30~40年的GDP負成長。那時候,失業的人口將會飆升,社會的衝突將會激化,一系列的危機將會相繼發生,而其對社會的衝擊效應卻彼此疊加。如果我們不能預先在2020年之前準備好充分的對策,2020年起台灣將會有長達20~30年激烈的社會動盪,乃至於流血衝突!

Peak oil與少子化的危機
英文用一個術語「peal oil」來描述全球原油跨過最高產能的現象──peak oil一發生,供給就開始下降,而需求卻還是會持續上升,從此以後供需落差愈來愈大,而將油價持續往上推高,使得全球經濟開始20年~30年的衰退。根據學術界的各種預測,peak oil很可能會在2015年之前發生,2025年之前石油價格可能會高達每桶500美元,並在2035年左右達到每桶800美元,帶動所有民生物資價格的狂飆!而能源自給率僅0.61%的台灣,GDP則很可能會以每年2%~3%的幅度持續下降20年~30年,2035年時台灣的實質所得有可能降低到只剩今天的10%~20%!

飆漲的油價會使得糧食出口國停止出口,而把剩餘的穀物拿去製作生質燃料,以換取更大的利潤。那時候,糧食自給率僅80%左右的亞洲將同時遭遇到進口糧食斷絕,占消費總量50%的進口肥料也因付不起運費而停止進口,甚至連亞洲生產的50%肥料都因欠缺原料而使氨肥產量減少70%。整個亞洲都會有糧食危機!

如果連煤炭跨海運輸的成本都太貴時,台灣要靠什麼發電?風能與太陽能的能量密度太低,需要廣闊的空間當基地。國外的太陽能發電廠都設在沙漠,風力發電廠則設在大草原上,台灣的沙漠或大草原在哪裡?在連年有颱風的地方,太陽能面板或風力發電機會不會一吹就垮?台灣有發展太陽能或風能的本錢嗎?其實,根據台電的計畫,台灣人很可能會被迫擴大核電的發電規模。不但核一、核二、核三要延役,核四要商轉,而且都還要擴大機組,增加出力。但是,核電安全嗎?

當油價高到大家都買不起時,台灣的交通會怎樣?如果改用電動汽車,我們將會需要幾座核電廠?三哩島事件、車諾比事件和福島事件一再告訴我們:核電廠的設計不管有多安全,操作上就是太複雜,很容易因為人為操作的錯誤而把小問題變成大災難。我們真的要提心吊膽地抱著八座核電廠過活?

1999年以前油價每桶都在20美元以內,2003年之後才超過30美元。今天的全球貿易、投資與產業、經濟政策的決策模式都是在這廉價石油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括台灣的加工出口區、代工業,以及外銷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如果2025年時原油一桶高達200~500美元,這一切的發展模式都將不適用,區域貿易將取代全球貿易,台灣的主要貿易夥伴將是人口過剩、資源匱乏,而人力成本低廉的亞洲。我們要如何去建立台灣的新經濟與新的社會發展目標?

於此同時,我們還有少子化的危機在火上加油:2025年起每兩個上班的人要扶養一個老人或小孩(扶養比約50%),2055年時,每一個上班的人要撫養0.9個老人和小孩,經濟負擔將愈來愈吃重;2060年時老年人口將是幼年人口的四倍,幼教機構將大幅消失,老人照護產業需求遽增,國內產業需要在50年內天翻地覆地大風吹,來不及調整的企業將倒閉或經營困難。
這麼多問題,要怎麼解決?

化解危機之道
Peak oil的問題對美國與英國的衝擊遠小於對台灣的衝擊,因為他們的能源自給率較高,發展綠能的條件較好。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發展條件,需要解決不同的問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用他國的策略解決本國的問題。但是,台灣的學者和決策者卻一直搞不清楚台灣和美國的差別,一直想用美國的政策來治理台灣,以致於台灣被愈治理愈錯亂!

過去,我們一直追隨美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政策,而完全沒有警覺到台灣跟美國天壤之別的先天條件差異:美國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因此可以用浪費天然資源(尤其是石油)的方式追求個人財富累積,以及忍受較大的貧富差距;台灣地狹人稠,資源貧乏,必須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並且重視財富的公平分配。

因此,台灣應該發展公共運輸系統並抑制私人車輛,產業政策上應該優先補貼有助於緩和貧富差距的中小企業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各種產業(包括傳統產業),並且以合理的稅收來進行財富重分配、支持較完整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制度。也就是說,台灣應該要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展低耗能的中小企業,並且學習北歐和德國的混合經濟和社會民主制度(social democracy)。
其實包括英國與美國在內,所有國家都是混合私有資本和國有資本,以及政府部門的計畫導向經濟與市場部門的自由貿易機制,譬如英國政府支出佔GDP的51.2%,而美國則為42.2%。過去經濟學界一直主張私有資本和市場經濟較有效率,但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 已經證明政府有機會表現得比自由市場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當代經濟的主要問題不在於社會總財富不足,而在於分配不均;生產效率的持續提高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反而是在製造愈來愈嚴重的失業問題!

如果能夠解決失業與分配的問題,即使未來實質所得降為今天的十分之一,我們所生產的物資其實還是遠遠超出我們所需要的。但是,政府部門遠比市場部門更能夠發揮促進就業與財富重分配的角色,而政府職能的發揮則有待有效的公民監督。因此,許多關於經濟負成長的研究都指出,要在經濟負成長過程中維持一個社會的穩定,必需要加強政府職能以及公民監督機制,並且在必要時減少工時以促進就業。

偏偏我們過去的展方向剛好與此背道而馳:我們賤賣國產、降低稅賦與政府職能、聽任貧富差距擴大與實質所得的降低,受薪階級為了自保而拼命加班,因而更加沒有時間去瞭解、關心國是,也因而使得政府劫貧濟富的各種政策益加猖獗!

如果我們要有效地防範peak oil與少子化所引起的各種危機和社會衝突,我們必需要在peak oil發生之前盡速改變台灣的交通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農業生產模式、稅賦制度。最遲,我們也必須在2020年之前完成所有變革,以便將衝擊減到最低。但是,要在10年內完成所有的變革,絕對是極為艱難的挑戰!何況,在開始進行結構性調整之前,學術界還必需要先有能力精確地釐清我們的資源與問題,才有辦法清楚瞭解總體資源的最佳利用模式,從而擬出因應危機的最有效策略。

10年,其實根本就不夠用,更別說是沒有拖延、因循、苟且的時間了!

結語
為了要完成前述的一系列變革,我們從今天起就必須積極研究台灣的問題與對策,並且突破大眾媒體遮掩事實、愚弄視聽大眾的慣習,以網路和各種小眾媒體呼籲國人關心國事,督促政府扛起應負的職責。

這個急迫而龐大的社會改造工作,需要全台灣所有學術工作者大量動員,也需要所有願意關心社會、改革社會的朋友以各種方式義助。

這本書所能做的,只是拋磚引玉,彙整既有文獻來勾勒出問題的梗概,以及初步估測問題的嚴重程度與應變的可能策略。期待能藉此引起學術界廣泛的迴響與更深入、翔實的研究,而吸引更多的心力投入這個攸關台灣永續發展的研究。同時,也期待更多公民力量的投入,鞭策政府走出多年的盲從與積弊,積極邁向一個更適合台灣天然條件,也更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

 
 
 
關於聯經
公司沿革
聯經書房
投稿出版
尋千里馬
聯經行動版
聯經會員
新手123
會員專區
忘記密碼
訂閱「為你閱讀」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FAQ
服務時間
隱私權聲明
網站服務條款
業務服務
團購專案
海外購書
異業合作
聯經出版
聯經童書
聯合文學
聯經思想
聯經書房
聯經思想空間
聯經出版
聯合文學
聯經童書
聯經出版
聯經書房
Copyright c www.linking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04704023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服務信箱: 聯絡我們 客服專線:(02)8692-5747
團購請洽:(02)2362-0308 #12、10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12:00、13:00~18:00 (例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