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分享
    • 推到facebook
    • 推到噗浪
    • 推到twitter
  • 購物車
  • 會員專區
  • 登入會員
  • 焦點動態
    • 最新消息
    • 最新出版
    • 暢銷排行榜
    • 出版目錄
    • 得獎好書
    • 購書特惠
    • 近期活動
  • 歷史‧人文
    • 人文思想
    • 中外史地
    • 學術著作
    • 自然科普
    • 臺灣研究
    • 思想雜誌
  • 文學‧小說
    • 文學
    • 小說
    • 聯合文學雜誌
  • 商業‧語言
    • 國際趨勢
    • 經濟其他
    • 行銷企管
    • 語言學習
    • 投資理財
  • 生活‧童書
    • 生活風格
    • 心靈成長
    • 藝術美學
    • 兒童文學
    • 繪本漫畫
    • 親子教養
  • 學術‧POD
    • 經典譯注
    • POD圖書目錄
    • 學術編委會
    • POD服務說明
  • 數位內容
    • 電子書分類
    • 合作平台
    • 音頻課程
    • 有聲書
    • 線上影音課程
    • Podcast
  • 聯經作家
    • 焦點作家
    • 作家總覽
  • 聯經書房
    • 關於書房
    • 書房新訊
    • 書房活動
    • 場地租借辦法
    • 上海書店
    前言 金融危機的第二回合:歐元區崩盤與其超級泡沫根源
 
我認為這個超級泡沫開始於一九八○年,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一九八○年,雷根當選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則是柴契爾,市場基本教義派成為主宰全世界的信念。市場基本教義派人士認為,只要政府停止干預,金融市場就會確保資源的最適分配。他們的信念來自於效率市場假說與理性預期理論。這些難以理解的信條是基於特定的假設,這些假設與現實世界沒有什麼關係,卻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主宰美國一流大學的經濟系所,影響力從而擴及到世界各地。在一九八○年代,他們已主導美國與英國的政策。這兩國開始鬆綁法規,讓金融市場全球化。就像病毒一樣擴散,單一國家很難加以抵抗,因為全球化讓金融資本逃脫管制與稅負,而個別國家又不能沒有金融資本。

不幸的是,市場基本教義派的基本信念大錯特錯:如果放任不管,金融市場不一定只會朝向均衡,其實也同樣會製造泡沫。歷史顯示,自從有金融市場以來,就一定會產生金融危機。每一次危機都會引發當局的回應,這就是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與中央銀行、市場規範攜手並進。

我開始踏入金融這一行時,銀行與匯率受到嚴格的管制,這是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協議後,全球經濟變得正常化,金融市場開始復甦。不過,金融市場絕非朝向均衡,而是會產生失衡,因而導致布列頓森林協議逐漸失效。

金融當局的運作更是不及市場完美。在一九七○年代,大蕭條時代所喚起的凱因斯政策容許通貨膨脹成長。接連而來的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產油國有大量的盈餘,但石油進口國則有大量的逆差。兩者之間的失衡是由商業銀行所調和,因此銀行開始脫離法規緊身衣的束縛。
只要金融體系碰到嚴重的問題,當局就介入,清算有問題的銀行或是將他們合併。英國第一個系統性大動盪發生於一九七三年,當時像斯雷特渥克(Slater Walker)這種不受規範的邊緣銀行危及提供融資的票據交換銀行,英格蘭銀行介入,以保護票據交換銀行,即使邊緣銀行不在央行的正常管轄範圍之內。這定下了一個模範,後來在超級泡沫時也有樣學樣:市場陷入危險,則摒除常規。這個現象有個專有名詞:道德風險。

泡沫的特色是信用與槓桿的不健全延伸。當局干預防止正常的泡沫破滅,因而創造出超級泡沫。當局接管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如果經濟出問題,當局就增加貨幣供給,或是採取財政刺激。

第一個國際間銀行危機超級泡沫發生在一九八二年,主權國家在通膨的一九七○年代獲得過多的信用,無法持續而在此時崩潰。國際貨幣當局一起合作,運用他們的影響力「說服」這些銀行延展放款債務,借錢給有問題的國家好讓他們支付利息。銀行體系被拯救,債台高築的國家必須遵行嚴格的紀律。到了最後,銀行建立足夠的準備金,將累積的債務打消到可以管理的水準。這時出現所謂的布雷迪(Brady)債券,以達成有秩序的債務重整。在這個過程中,拉丁美洲與其他債務國喪失了十年的成長機會。

一些當地的金融危機也以類似的方式受到控制,最難忘的是一九八○年代中期的美國儲蓄貸款銀行醜聞。下一次國際大型危機開始於一九九七年的亞洲,一些國家將他們的貨幣釘住美元,用以美元計價的貸款來支助國內的經濟成長。最後外債持續累積,貨幣無法再釘住美元,許多貸款無法清償。再一次,國際貨幣基金(IMF)保護銀行,讓債權國遵行嚴格的紀律。從亞洲開始,危機擴散到世界其他地方。在俄羅斯,違約無法避免,進而波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這家使用高度槓桿的對沖基金公司,LTCM基於效率市場假說,採用極度複雜的風險管理技巧。這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真正的威脅,因為大多數的大型銀行都涉入,不但借錢給LTCM,本身也有同樣的部位。紐約儲備銀行讓大型銀行的代表同聚一堂,說服他們要金援LTCM。崩盤因而避免,超級泡沫持續擴大。

下一個大事件是二○○○年的高科技泡沫,不同於其他泡沫的地方在於,這是由股價過高所帶動,而不是由於信用與槓桿擴張而來。然而,泡沫破滅時,美國聯準會(Fed)仍將利率持續降到一%,以避免經濟衰退發生。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將利率降得太低,也讓低利率維持太久。這導致了房地產的榮景,在二○○六年達到高峰,造成二○○七年八月時的金融危機,最終在二○○八年十月引發市場崩盤。

這個房地產泡沫不同於一般種類的不動產泡沫,它的特色在於廣泛運用合成財務工具與複雜的風險管理技巧,出發點就在於效率市場假說。這個假說假定,金融市場會朝向均衡,這是由普遍而永恆的有效科學理論所決定。不過,這個假說卻沒有考慮到,廣泛使用這些工具與技巧時,對金融市場的行為會產生多大的衝擊。例如,房貸轉換成擔保債務憑證(CDOs)。CDOs假設:美國的不動產價格從來不會同時下滑,因此可以透過地理的分散來降低風險。事實上,普遍使用CDOs創造出美國全國的榮景,也以全國的崩盤而終結—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同樣的,使用複雜的風險管理技巧可以有效率控制風險,但卻忽略了無法量化的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奈特(Knight)不確定性。這讓金融市場無法因應崩盤。此外,合成工具的使用將泡沫的範圍擴展到不動產以外的市場。CDOs的發行量遠高於房貸,因此,泡沫破滅時,不只是局限於次級房貸市場,而且撼動整個國際銀行體系。這一切對市場參與者與監理者都是意外,雙方都被錯誤的學說所誤導。

主管當局處理危機的方式錯誤,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宣稱不要用納稅人的錢去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紓困。雷曼兄弟倒閉,整個體系也就崩潰了。數天之內,鮑爾森必須改變立場,挽救美國國際集團(AIG)。AIG這家保險公司過度替CDOs擔保,出售信用違約交換(CDS)來彌補部位。商業本票市場受到衝擊。在同一星期,有一檔貨幣市場基金「跌破一美元」,引爆貨幣市場基金的贖回潮。在這一星期的週末之前,鮑爾森必須向國會要求高達七千億美元的紓困基金,也就是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

為了避免國際金融體系崩盤,必須施以人工急救。已開發市場的財政部長宣布,不會容許其他系統性重要銀行倒閉。事實上,當局用國家的信用去替代崩盤的商業信用。他們的干預又再度避免超級泡沫的破滅,不過,正如我在本書所集結的文章中所說,二○○八年的崩盤埋下目前金融危機的種子。當局採取微妙的兩階段策略。就像車輛打滑時,首先必須讓車輛順著打滑的方向前進,避免車輛翻覆,然後在重獲控制權時才能改變行進方向,因此,當局也必須讓市場溢滿政府的信用(以擔保與發行主權債的方式),以修正信用與槓桿的過度使用。

主管當局的操作策略成功,重新獲得控制權,金融市場的運作多多少少回歸正常。不過,在超級泡沫時所發展出的失衡現象並沒有糾正,金融市場更是遠離均衡。最後,在二○○八年挽救金融體系的國家信用也受到質疑。歐元成為目前危機的震央,原因就在於它的構造具有天生的缺陷,有些缺失為歐元的建構者所知,但有些缺失只有在危機時才變得明顯。
……

在二○○八年的崩解後,一切都改變了。經濟學家開始認知到,目前的典範有根本上的錯誤,而反射性開始被嚴肅以對。這讓我開始去贊助新經濟思維研究院(Institute of New Economic Thinking, INET)。在INET的顧問委員會裡,有六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我主要是透過個人的想法,發展出我的概念架構。因為我僅僅只靠著自己,因此整個過程緩慢且辛苦。現在,對我的想法,我正獲得一些重要的回饋,這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相信,相較過去三十年,這三年來的進展更大。我的觀點已經改變,不再視自己為失敗的哲學家(當然,我現在也可能是錯的)。我相信,我的概念架構不僅只是具有主觀的重要性,還能幫助人們更能了解現實。我的貢獻不僅限於反射性概念,還認知到誤解在塑造歷史進程的角色也很重要。我相信,在這本書裡,讀者將明顯注意到這一點,特別是處理歐元危機的文章。

在過去三年裡,我學到很多,以致覺得該寫本新書。本書和其他書都有相同的結構:重述概念架構,以及應用在歷史的當下。目前不是適當的時機,危機仍在肆虐,而結局尚未確定。

關於聯經
公司沿革
聯經書房
投稿出版
尋千里馬
聯經行動版
聯經會員
新手123
會員專區
忘記密碼
訂閱「為你閱讀」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FAQ
服務時間
隱私權聲明
網站服務條款
業務服務
團購專案
海外購書
異業合作
聯經出版
聯經童書
聯合文學
聯經思想
聯經書房
聯經思想空間
聯經出版
聯合文學
聯經童書
聯經出版
聯經書房
Copyright c www.linking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04704023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服務信箱: 聯絡我們 客服專線:(02)8692-5747
團購請洽:(02)2362-0308 #12、10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10:00~12:00、13:00~18:00 (例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