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從讀書識字以來,我們便接觸到「世界文學」──它可能是兒童版的世界名著改編,也可能是青少年版的長篇小說。文學作品不分國界的伴隨我們成長,給予想像及悸動,引導我們邁向成長。雖然社會對「世界文學」並不陌生,而且台灣的文學出版品中,翻譯文學幾占大半以上。但是,國內卻長期欠缺一本有系統引介、導讀及評論的書籍──《世界文學》季刊於焉誕生。 
                                                 
                                            《世界文學》季刊內容包羅萬象,每期並精選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從研究特區到文學專論,從書評書藝到每季一書、國際文壇動態,甚至接納舒發個人創作及讀書心得的學海語錄。 | 
                                            | 
                                         
                                      | 
                                   
                                | 
                              
                                  
                                      | 
                                   
                                  
                                    
                                        
                                          
                                              
                                                
  | 
                                               
                                              
                                                | 定價:390 元 | 
                                               
                                              
                                                  | 
                                               
                                            | 
                                            | 
                                         
                                      | 
                                   
                                | 
                             
                          | 
                       
                      
                        
                            
                                | 
                              
                                  
                                      | 
                                   
                                  
                                    
                                        
                                          
                                              
                                                |   | 
                                                  女性身體的書寫源於兩種心態,一是對生殖的崇拜,另一是對女性身體美的欣賞。原始人類認為女性之美,在於她們能夠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所以原始社會的雕像或繪畫主題大都是裸體女性。譬如:舊石器時代的《勒茲匹格的維納斯》雕像,突出表現女性的性特徵,「如乳房、腹部、臀部、大腿和女陰三腳等都被著意表現和誇張,這是遠古先民生殖崇拜的體現」,「人們不但祈望通過這些豐滿的乳房、肥碩的臀部、脹鼓的腹部、隆起的陰阜和粗壯的大腿來實現多子多孫,而且還把它們神靈化,祈求它們帶來食物的豐收」;印度的藥叉女由於司掌人類的生殖繁衍,「因此在造型學上具有女性的性愛誘惑力和感官挑逗性」。根據俄國學者弗列堅別格 的研究,希臘神話中最早的神是女神,男性神祇只扮演附屬角色,通常是她的愛人或兒子。女神一般是土神或水神,代表生殖的意義,形象則來自於土地或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變體。俄國哲學家和詩人索洛維約夫 研究亞利安人的宗教時,也指出相同的概念。他認為古代亞利安人將女性的生育【...閱讀全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