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主題、30件珍貴文物
看見臺灣史中的打拚、歡笑與血淚
臺史博收藏與研究鉅獻:一場紙上特展,展出人間的故事
有時,大時代的浪潮襲向每一個人;也有時,一個人可以開創一整個大時代。
有時,人們會彼此對抗與仇視;有時,人們卻能互相理解與合作。
《看得見的臺灣史》系列第3本「人間篇」,臺史博館員們再度聯手出擊,共同研究,以30件精選文物,探索臺灣史上的人物與人群,講述人們經歷的人情與世事──
在二二八事件挺身而出、卻慘遭殺戮的陳澄波,死前想對家人說什麼?隻身來臺的「反共義士」們,心情真的如官方宣傳般,如此義無反顧嗎?
打造「臺灣名產」的匠人與工人,以及第一代的「運動國手」,怎麼一起讓臺灣走向世界?十九世紀來臺的傳教師,和二十一世紀來台的外籍移工,各自又如何讓世界走向臺灣?
又比如,原住民族的歷史,不論是被外人攻打和屠殺的故事中,還是與外界交易與交流的過程,也都具體呈現在各個文物當中。
讓我們跟著文物,一起探索臺灣史上的人物與人群,如何面對時代,抵抗時代,創造時代。
好評推薦
李佩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段洪坤(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
蔡思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謝仕淵(臺南市文化局長)
顧恒湛(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依姓氏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