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以「思想」為名的刊物,不能不強調思想的歷史性格;思想藉著歷史存活、在歷史中生長。純粹的「當下」,只是一堆莫名的事實。將當下放進歷史之中,事實才有來龍去脈、取得面貌和意義,才可能理解,思想才有立足和施展的餘地。所以,思想要生根發枝,首先要喚醒與正視歷史意識。不過,歷史意識談起來不會都這麼從容動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聯邦德國的文化界與史學界,針對納粹階段的德國史,爆發過一場激烈而重要的「史學家論戰」。論戰中間,一位保守派史學家留下一句名言:「在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度裡,誰提供記憶、塑造概念、詮釋過去,誰就贏得了未來。」──歷史具有決定性的政治功能,沒有人會否認。在近年台灣,如何敘述和詮釋近代歷史、如何編纂歷史教科書、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不斷引起爭議和衝突,不正足以說明歷史與政治的緊密關係嗎?面對這種狀況,「歷史意識」與政治的關係,當然值得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