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摀住耳朵,你能憑記憶,勾勒所住城市的聲音風景嗎?聯經出版新書「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作者李志銘回憶記錄種種曾出現於台灣城市的聲音,從民謠到蒸氣火車、台大傅鐘,是台灣首部描繪城市音景的書籍。
李志銘拿出手機,播放他所錄製的各種城市聲音:街頭叫賣「燒酒螺」、摩托車發動聲「咚嚨咚咚咚」...專攻舊書學的他,這次研究「市聲」。在他看來,兩者本質相同,「再不保存,便會永遠消失。」
法國電影大師布烈松曾告訴高達:「耳朵毋寧是更深刻的,但眼睛卻很浮躁、太容易滿足。」這句話啟發了李志銘,讓他張開耳朵,改用聲音來描繪、記憶城市。
一九七七年,加拿大作曲家莫瑞‧薛佛創立「世界音景計畫」,開啟記錄聲音風景的風氣。日本也於一九九三年成立音景學會,製作東京鐘聲地圖、徵選百大音景,以政府之力搶救「瀕危聲音」。
台灣的音景研究卻相當缺乏。僅一九九八年新竹市民曾票選「十大竹塹音景」,由新竹風奪魁。反倒是外國人熱中記錄台灣音景,法國聲音藝術工作者澎葉生去年發表音景CD「台北聽三遍」、日本鐵道研究者片倉佳史來台錄製「音鐵(鐵道聲音)」。
李志銘拿出珍藏的黑膠唱片「台灣阿里山森林鐵道」,此為日人蒲谷鶴彥一九六九年來台錄製。他說,其中月台叫賣便當的錄音,恐是當年台灣民眾都很熟悉的林鐵場景,如今僅存的聽覺歷史記憶。
「台灣人太浮躁,只會用視覺記錄世界!」李志銘認為台灣少了股讓人沉靜的力量─鐘聲。歐洲城市的教堂鐘聲,不只帶來宗教的力量,還能為居民沉澱煩躁、滌清俗慮。而台灣的鐘聲多半來自學校,但就連象徵自由精神的台大傅鐘,也從人工敲鐘改為電子控制機械敲擊,失去歷史餘韻。
李志銘表示,他希望藉此書提醒「低頭族」,別忘了駐足聆聽、按鍵為稍縱即逝的聲音留下紀錄。
【2013/04/27 聯合報】@
http://udn.com/全文網址: 李志銘「單聲道」 用聲音記憶城市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7859310.shtml#ixzz2RoY28cgn Power By udn.com
送給愛書人的最佳獻禮──
李志銘最新作品《舊書浪漫:讀閱趣與…
書與人相遇,人與書結緣,一切從這裡開始。
從一本書的裝幀設計…
愛舊成癡,收書成愛
藉由書的觀察與裝幀設計
聆聽台灣舊書趣聞,…
|
共7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Go
/共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