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出版日期:2006/11/07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軟皮精裝
頁數:232
開數:32開
EAN:9789570830781
出版社:聯經
作者:朱敬一
系列: 給青年人的信
訂購數量
庫存量>10

  定價:240
優惠價:79190
內容簡介
調皮搗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正面特質,但卻也不是十惡不赦。年輕朋友若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與研究題材,我猜是與自己調皮的個性有關。調皮搗蛋以及不受傳統拘束的性格,經常會想出人意表、別出心裁,這或許就是點子與創新的源頭。有一本英文字典,把研究二字定義為study or investigation of facts not readily available,譯成中文就是「對未知事實的探索與檢證」。所有的法則、規矩,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劃定的範疇。越是調皮的人,越傾向將這些法則與規矩視為無物,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徑,想出一些與傳統思維不同的見解。自然與生命科學尋找新的題材,可能是要研讀文獻、觀察實驗、電腦模擬、紙上推演;但由於社會學門的知識是源自於社會現象的觀察,所以點子一定是由社會觀察而來。如何從觀察紛亂無緒的日常生活中激發知識創新的構思,我無以名狀其過程,只能列舉一些實例,由讀者自己去體會。例中所謂的觀察,未必是自己日常生活之體驗,也包括雜誌閱讀、期刊檢索之所見。

「在這本書中,朱教授帶我們走到後台,讓我們分享做學問的『秘訣』。」
—林南(美國杜克大學社會系正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顯現了作為一個社會科學學者治學之外,最應該有的行動力和好奇心。」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是一本分享研究過程中的第一手經驗與有趣故事的觀點行書籍!」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前教育部長)

「朱院士的文章一向犀利、風趣,帶有一點調皮,很扼要也很吸引人。」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院士)

「這十封信對一位稍有年資的研究者仍是很有助益的。」
—陳東升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台大社會系教授)

站在進入大學等嚴肅學術體制前,許多年輕人惶恐無助。成為一位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是許多大學生曾經想過的生涯。看著台上教授展露著豐富學識涵養及精湛的觀點,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成為一位為社會盡力的學術研究人,進入學術研究機構,也是應該受到鼓勵的選擇。《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絕對足以成為畢生目標為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準則手冊。
什麼是研究?社會科學的知識探索是什麼過程?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由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朱敬一院士來解釋學術這個生涯,成為引導此一生涯方向的重要指標。針對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都有直接並且詳細的探討,例如如何爭取教職、如何面對國際論文評論壓力、如何找到研究方向……等。

目次
第一封信. 先廣博而後專精
第二封信. 「不住相」讀書
第三封信. 以通儒為典範
第四封信. 一門深入或遍地開花?
第五封信. 有胡思亂想,才有知識創新
第六封信. 勇敢走向國際
第七封信. 虛心面對無情的評審
第八封信. 理解「學術市場」的運作邏輯
第九封信. 既入,看學術界有哪些誘惑
第十封信. 未入,先弄清楚自己的性向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朱敬一
1955年生於台北市,先後就讀東門國小、仁愛國中、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商學系、1985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旋即返國,在中央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從事教學研究。2016年10月,政府借調朱教授擔任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代表。
朱教授於199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當時為近20年選出之最年輕院士。2003年渠獲頒總統科學獎,當時也是國內第一位獲獎者。朱教授於2010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2017年復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海外院士,是亞洲第一位獲選的社會科學研究者。
朱教授於1999年開辦國科會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以及人文社會養成班,並親自赴北、中、南、東四地高中,分別開授一學期十五週之「社會科學概論」,播種耕耘,作育下一代的人文社會研究人才。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生徒年代:茶金歲月前傳
最美時代劇《茶金》的感動原點 北埔姜阿新…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