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提出「大乘的建築觀」,建議青年人以入世的精神從事建築,他也提倡「雅俗共賞的建築觀」,即人文主義兼顧雅俗的美學態度,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築的社會任務。
對於傳統建築,漢寶德主張「好的才保存」而非「保存就是好」。並不主張年輕建築師太過投投入傳統建築研究,恐怕青年建築師因過於沈迷「記憶的價值」,而回不到創作的途徑。
漢寶德在書中談建築的空間思考、探討什麼是具有「通識觀」的建築設計,探索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建築內涵,以及個人風格與建築傳統之取捨,最後綜論「建築這一行」,提供建築新人完整的建築內在與外在視野。
作者:漢寶德1934年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校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人、總統府資政、文建會顧問、教育部諮詢委員等。
漢寶德先生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接軌國際現代建築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建築為己任,思考空間與人文的關係。為了普及科學教育,他花了12年的時間籌設完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擔任首任館長,以創新規劃與深厚學養,將科博館經營成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館。任台南藝術學院創校校長,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啟華人社會對藝術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視。
獲得多項殊榮: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建築獎、教育部頒一等文化獎章、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獎章、國家文藝獎第一屆的建築獎、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文化部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評選委員特別獎:終身成就獎。
著有《築人間》、《建築母語──傳統、地域與鄉愁》、《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等諸多作品。